→ 欢迎光临,湖南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网!
 
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>> 形势与政策 >> 教研参考 >> 正文
今天是:     

关于加强高校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程建设的思考

作者:陈华栋(…    文章来源: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2010年第11期    点击数:    更新时间:2011-11-23

[摘 要]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。目前“形势与政策”课建设还存在队伍建设不力、教学研究步伐不够、与学校教学体系尚未融为一体、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,为此,需从课程体系设计、教师队伍建设、教学形式载体、教学内容手段、课程考核形式等方面加以改进创新。

[关键词] 形势与政策;思想政治教育;课程建设

[中图分类号]D643 [文献标识码]A [文章编号]1009-2528(2010)11-0076-03

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,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高校育人内在需求的变化,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程的建设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,结合当前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,在教学内容、教学环节、课程载体、课程形式等多方面改进创新,不断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。

一、高校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

近些年,大多数高校在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的教学过程中,都能按照教育部社科司制定的教育教学要点,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、难点问题,制定教学计划,设计教学内容,创新教学形式,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。但在具体推进高校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程建设的过程中,仍存在一些问题,具体来说:

1.教师队伍建设尚待加强

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的教学效果如何,教师队伍是关键。通过调查发现,“形势与政策”课教学效果较好的高校,其师生比例通常不高于1:300。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是按照1:1000左右的比例配置“形势与政策”课教师的,甚至有个别高校只有个位数的教师。从队伍学科背景来看,理工科院校“形势与政策”课教师理工科专业毕业的居多,他们的政治学、经济学、社会学、法学知识储备相对有限。在教师队伍的长期建设上,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较为成熟和系统的“形势与政策”课教师的进修与培训计划,更谈不上长远的选拔与培养机制。

2.教学研究步伐不够

从课程自身特点出发,“形势与政策”课需要紧抓时事热点、深入分析重大问题,形成针对性强的教学提纲,这就对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。但事实上,大部分授课教师都是兼职的,包括辅导员、行政干部以及部分专业教师等,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去考虑课程体系规划、进行教学理论研究,更不可能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,因此,对他们的考核和评价除了“学生评教”一项指标之外,其他指标都显得较为苍白,执行起来也十分困难。除去完成“不得已”的课程教学外,他们也很少撰写专业论文,不关注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相关课题的申报。

3.与日常教学体系尚未融为一体

近些年,教育部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,对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的教学和建设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指导意见,但在很多高校,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的教学至今仍没有同高校的日常教学体系有机地融为一体。从学分和课时安排看,“形势与政策”课仅为1个学分,却要求有18个课时和笔试环节,以每周2个课时计,至少有9周的课程,在教学安排上存在不少困难。很多高校对“形势与政策”课随意的教学安排,客观上使学生对“形势与政策”课不够重视,不少学生都将其视为“可逃课”之列,课堂出勤率不理想。

4.教学内容全面实施难度大

“形势与政策”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,要求教学内容与时事、社会实践紧密结合。为此,要提高教学效果,就需要在课堂教学、实践实习、课程论文、调研调查、反馈评估等各方面精心准备。但目前不少高校对该课实践实习环节重视不够,对任课教师的考核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,既没有明确的硬性指标,也没有强有力的约束监督。任课教师对学生课程论文的质量要求不够严格,对课外实践的指导很少。不少学生参与的社会调查都停留在问题的表面,只是走走形式,没有真正达到培养学生、锻炼学生的目的。

5.教学手段及形式单一

与其他课程相比,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,除课堂教学外,仅有少量的结合热点的主题报告和学术讲座。教学手段不够先进,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,没有精彩的PPT课件,也没有丰富的影像、图片、视频等多媒体资料,更谈不上高质量的讲义。此外,教师人数少而听课学生多,每位教师要承担若干个大班的教学,这也给教学手段及形式的丰富带来了不少困难。

二、高校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程建设创新的五大举措

1.加强教学管理的创新

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程建设创新的前提是要转变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。结合前文所分析梳理出的问题,在教学管理方面,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改变:

(1)在现有基础上,对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的教学和管理作进一步的严格要求。比如,在教学时间安排、课时学分计算、作业、考试等方面参考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相关规定执行,推行无差异化原则,明确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的重要地位,强调加强该课程建设的重要性。

(2)就管理体制而言,高校可视本校情况决定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的归属。由学校学生处、宣传部门管理的,如果教学效果良好,可保留原有归属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,可将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纳入鸿途社区白菜官网或人文社会科学学院,进行统一管理。这样既可以充分依赖鸿途社区白菜官网或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师资,挖掘相关专业特色优势,还可以提升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的学术水平,进而保证“形势与政策”课能得到长期而稳定的发展。

2.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

(1)就知识结构而言,“形势与政策”课要尽量选任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的教师承担,学校要对该课程教师的工作量进行同等计算,要对该课程教师年度发表论文提出同样要求。如果不得不从辅导员或行政人员中选任兼职教师的话,所占比例应不超过40%。在选拔人员时,要优先考虑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背景,并有一定的学术科研能力的教师。

(2)逐步推行“形势与政策”课教师资质认证制度。与其他专业教师上讲台需持有教师资格证一样,教育部门也要提出明确要求,组织专门针对“形势与政策”课教师的资格考试。考试的具体科目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、政治学原理、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等,考试通过者方能获得“形势与政策”课教学上岗资格证。

(3)制定并实施“形势与政策”课教师中长期业务培训计划。由主管部门牵头,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力较强或“形势与政策”课建设较好的高校,共同策划,一年一次进行集中培训,也可借鉴中宣部、教育部推行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进行轮训的做法,务求培训工作的实效性。

3.加强教学形式载体的创新

(1)结合重大事件的纪念活动进行专题教育。比如,2010年是个纪念意义重大的年份,包括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、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60周年等,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的教学需要紧抓这些事件,深入挖掘,策划“爱国、实践、奉献、责任”的专题教育,谈成才、谈就业、谈发展,既强调国家视角,提升课程深度;又立足学生实际,保持课堂活力。

(2)设立兴趣小组。在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的建设过程中,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。通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小组、预防“艾滋病”教育小组、就业指导小组等,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师资源,认真组织教研活动,开阔学生的视野,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能力。

(3)创建网上学习城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,截止至2009年12月30日,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.84亿人,较上年增长28.9%,其中,50.1%的网民年龄在20-39岁之间,24.3%的网民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。在校大学生95%以上都经常接触网络,40%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2小时,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。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的教育教学也要适应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化,探索“形势与政策”网上学习模式,使网上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。

4.加强课程内容手段的创新

(1)增加知名专家报告讲座和高水平学术论坛活动的比重。比如,结合禽流感问题邀请卫生专家做公共疾病危机及预防专题报告,结合世界金融危机邀请经济学家做“金融海啸背景下中国经济困境与机遇”的主题报告,等等。

(2)增强课程实践环节的要求和考核。“形势与政策”课实践性很强,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,要适当增加对实习实践的要求,依托学校、社区及教师资源,联系教育基地开展培训,联系知名企业进行实习,联系政府部门作好指导,联系基层农村体会生活,让大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、了解社会,增强社会责任感。

5.探索课程考核形式的创新

(1)创新答题形式。与建立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的网上学习模式相配套,可将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的传统笔试转移到网上,设计试题库,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后进入系统,随机生成试卷,答题成绩结合答对题目数量、答题时间等要素进行综合评定。这样既减少了抄袭的可能,也给学生留下了发挥的空间。

(2)创新考试形式。“形势与政策”以往的考试多是一考定胜负,引入网上答题后,就有可能改变这种情况。比如:在一个学期中给学生5次答题机会,学生可重复答题,成绩最好的分数作为本学期“形势与政策”课考试的最终成绩,这将更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、主动学习的积极性。

(责任编辑:刘桂珍)

上一条:“形势与政策”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
下一条: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精品化建设的思考

 
湖南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网 版权所有 中国 湖南 电话:0734-8281070 邮编:421001 邮箱:908021795@qq.com
举办单位:湖南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研究会 承办单位: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形势与政策教学与研究中心
项目支持: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(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)(09JDSZK042) 湖南省社科基金高校思政教育研究项目(09B16)